发新帖

这张唱片为什么牛逼和它的极简主义渊源

[复制链接]
1278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地下丝绒牛逼在哪?这是刚接触摇滚音乐史的人爱问的问题。经典的回答是:地下丝绒的噪音理念影响了一批乐队——诸如音速青年之类。但如果你较真一点,就会问问:真的是SY成就了地下丝绒吗?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间的20年哪去了?通常所说的地下丝绒对波普和大卫鲍伊的影响是怎么回事?这张唱片真的好听吗,噪音玩得水平有多高,音乐到底怎么样?
  
   鉴于这张专辑的豆瓣乐评以扯鸡巴淡、扯妮可的情史和扯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思想这三者为主,还是写两句吧。他妈安迪沃霍尔又不搞音乐,封面再牛逼也不是音乐牛逼。
  
   这张专辑在音乐史上到底什么地位?
  
   如果你了解20世纪西方音乐史,就会知道20世纪的学院派和大众之间的巨大鸿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的音乐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这种转移,一方面使得一些欧洲作曲家借由爵士乐和世界音乐填补了学院派在古典音乐上吭吭哧哧的努力,另一方面使得美国兴起了属于大美利坚独特的音乐文化-极简主义(Minimalism)。
  
   极简主义可以说是第一种真正进入大众文化的严肃音乐。在其进入大众文化的功劳簿上,不仅有拉蒙特杨、史蒂夫莱奇(当然还有更重要的菲利普格拉斯)等一批音乐家,还有一张划时代的、承前启后的唱片——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谈起地下丝绒,绕不开两个金光闪闪的名字-卢里德和约翰科尔。抛开卢里德杂七杂八的实验音乐不谈,这个名字在中国摇滚青年里可谓为装大逼的神器。但更不为人知的是约翰科尔。其实,地下丝绒之所以为地下丝绒,约翰科尔的作用可能比卢里德更大些。
  
   约翰科尔何许人也?
  
   60年代初期,拉蒙特杨搞了个音乐计划,就是极简音乐史上大名鼎鼎的the Theartre of Eternal Music,约翰科尔就是其中的小提琴手。从音乐素养上,约翰科尔是彻底的学院派,师从过威伯恩的徒弟Humphrey Searle,并且受约翰凯奇的影响很深。如果没有碰到卢里德,约翰科尔可能终其一生在美国的严肃音乐圈里混饭了。
  
   那是1964年的第一场雪,比1963年来得更晚一些。卢里德正苦逼呵呵地给一家叫Pickwick的唱片公司写歌,并且从拉蒙特杨的那批人里雇了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约翰科尔。两人一拍即合,干柴烈火,搞了一个双人乐队叫Primitives。再加上后来的莫里森和Maclise,就成了后来名噪天下的地下丝绒。
  
   再后来,Maclise退出,塔克尔加入,这伙人遇到了安迪沃霍尔和一个德国模特妮可,搞了张很牛逼的唱片,封面上画了个黄香蕉。
  
   拉蒙特杨在1960年前后搞了一系列作品,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演奏指示。这些作品中的一个就是”To be held for a long time”(要是没错的话应该是1960年7号作品?)。这首作品,几乎贯穿了地下丝绒的这张专辑。在第二首歌 I’m waiting for the man和第六首歌”All tomorrow’s parties“里,这首作品作为背景贯彻其中。在”Heroin”里,科尔、卢里德和塔克尔这三个家伙把拉蒙特杨的Drone Music理念发展到了极致。融合了布鲁斯,老摇滚和TIn Pan Alley,这帮人成功地把极简主义带到了大众的视野里。这样混在一起的结果就是——这张唱片一不小心,成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张弥补了摇滚和先锋音乐界限的专辑。
  
   这就是为什么这张唱片这么牛逼的原因所在。
  
  最后简要总结一下这张专辑在音乐史上的位置(按时代顺序):
  
  勋伯格——创立12音作曲法
  威伯恩——发现12音体系中的宁静,不变的成分
  约翰凯奇和弗尔德曼——俺们不要12音,俺们要宁静,要大音希声。
  拉蒙特杨——慢点、再慢点,我要睡着了。
  T.Riley——音最好再长点,吭哧吭哧。
  史蒂夫莱奇——咱得给咱这派整个名堂啊,极简主义不错。
  菲利普格拉斯——睡觉不行,咱要动起来!
  地下丝绒——这玩意不错,跟摇滚苟合吧!
  布莱恩伊诺——极简主义牛逼,地下丝绒牛逼!
  大卫鲍伊——布莱恩伊诺牛逼!
  所有听众和玩摇滚的——大卫鲍伊牛逼!
  菲利普格拉斯——我来给他写个交响曲。
  音速青年——操!
  
  说点后话:
  
   1 在地下丝绒之后干这个活的是布莱恩伊诺,世界摇滚史上牛逼闪闪的重要人物,我最喜欢的音乐家之一。伊诺在Roxy Music时期的第二张专辑,是另一个把极简主义带到流行音乐中的奇作。再后来,Eno和大卫鲍伊合作,在70年代中期出了三张著名的唱片。在这三张唱片里,大卫鲍伊没有用流行音乐通常的ABA模式,而是采用了极简主义的重复风格。再再后来,极简主义音乐家菲利普格拉斯根据伊诺和鲍伊的Low和Heros创作了他自己的极简主义交响曲。至此,美国的学院派完成了转型,成功地和大众文化相融合,并且从极简主义催生出了氛围音乐(Ambient Music)。
  
   2 再说说封面上的黄香蕉。安迪沃霍尔的这玩意被视为商品文化,消费主义的至上之作。无独有偶的是,极简主义的重复特性也被文化学者Robert Fink同样视为商品文化和消费主义的代表。就好像电视上不断重复的广告一般,极简主义这种不断重复的音乐本质上是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一个缩影。往大了说,这更是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消费主义狂潮的缩影。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一直视摇滚乐为大众的,消费主义的,空虚的。
  
   所以说,放你妈的屁的噪音和反抗吧。唉。
  
  PS: 音速青年的Moore和Ronaldo第一次相识就是在极简主义迷,格拉斯的忠实粉丝Branca的音乐会上认识的。
   还有,布莱恩伊诺在1975年的专辑《具象音乐》里发布了“基于D大调卡农的三首变奏曲”,和卡农对比着来听,就能知道极简主义的音乐理念是怎么回事儿了。
  
  
  延伸聆听:
  La Monte Young - " To be held for a long time"
  Steve Reich - Four organs
  Roxy Music - For your pleasure
  David Bowie - Low Heroes
  Philip Glass - Low Symphony & Hero Symphony
  Brain Eno - Music for Airport, Another Green World, Three variations on the Cannon in D major
  Sonic Youth - 早期的随便一张

精彩评论3

沙发
坚强的胖子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2-12-5 18:06:23 | 只看该作者
恩,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顶你
3
妇科医院日记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2-12-5 19:41:47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不错哦,谢谢楼主啦
4
手绘墙画墙艺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2-12-5 21:18:3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听音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