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猫样男子”后弦的《信条》时代

[复制链接]
373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男人,三十而立。圣元后弦这个男人,自始至万达 拿地终,都让人喜欢。在浮万达 拿地躁且喧哗的娱乐圈,淡万达 拿地乐圈子中…… [url=http://wlmq.house.163.com/14/0520/16/9SN0DVAC0241033C.html]万达 拿地[/url圈子中…… 后弦的个性很像猫:他的温顺他的乖,小小的与世无争,喜欢歌迷叫自己“老大”,一家人一样的关系,不管经纪人的“苦口婆心”,没事约出来喝喝茶,谈谈心。他的性感他的感性,三十出头仍旧一身学生装扮,喜欢各种帽子,在舞台上会和观众high成一团。他的才华他的智慧,一直努力尝试着各种新鲜的风格,从《单车恋人》《西厢》到《娃娃脸》《把它甩掉》,再到如今的《信条》,后弦一直在用他的改变来证实着自己的实力。有人说后弦出歌太慢,后弦却说,慢工出细活儿。人家出差抗一个箱子,后弦出差背三台电脑,后弦说,你们不是说我慢吗?天浩盛世的宣传总监说,推后弦的歌最轻松。文案是自己搞定,甚至偶尔还能自己想个新闻点。在上海吃生煎包都能给公司创作出改“潮”换代这个流行出来,后弦怕是一辈子都不会失业,开玩笑即使是不做歌手了,到唱片公司做个企划宣传,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人拿后弦跟周杰伦比,可后弦却永远只跟他自己比。音乐也玩儿的随心所欲,想玩中国风的时候,就写写《西厢》《昆明湖》《苏州城外的微笑》,想嘻哈一点儿的时候,俏皮地写写《娃娃脸》《把它甩掉》,都玩儿腻的时候,后弦写了《信条》,他说他要改变,要实现一次真正的跨界。《信条》是他的一个新时代。 开始听《信条》,第一感觉有一种惊艳。不是“九公主”的那种惊艳,而是在华丽与倾颓之间,那种不可一世与孤独终生之间的惊艳,是隐忍的,却又爆破的惊艳。纠结的一塌糊涂。后弦说《信条》是致敬贝多芬之做,于是去听了贝多芬的原曲(《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无论是钢琴演奏还是电子和声,那种一波接一波的蓬勃与怒吼是毫不掩饰、毫不犹豫地涌入耳朵。那时贝多芬只有二十八九岁,耳聋――于是只好在无声之中去感受音乐,面对命运的玩笑,一腔悲怆,于是只好咆哮于音乐的怒吼声中…… 然而后弦的呢?是的,也是很有力的,可是并没有那种浪花滔天的奔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隐忍与深刻。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却又不肯道明的深刻,是一种对世界对人生对命运的宣言。或许这就是我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发觉的,后弦慢慢地蜕变与成熟。若不是成熟,怎会有隐忍?然而,又是爆破的。“是的是的”“鲜红色”“诗歌”“别示弱”“惧怕什么”这些强有力的字眼让我们听到后弦的坚决。特别是那句“不必说不必说你懂得”。再比“如信念如同,闪电划破了天空,经历飓风漩涡,我还有笑容 ”这些让我们陷入时空漩涡的句子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动。不必赘述,但我还是想说说那句 “幸存的旧火种等我搭救 ”什么事幸存的旧火种?我想,是贝多芬在《悲怆》中留下的一种感情,那种永不放弃的拼搏,那种“对逆境的不妥协和斗争坚持”,然而这火种随着现代音乐越发的趋于流行似乎要淹没在口水歌的口水中了。为何说“幸存”?或许是因为至少还有人记得,还有人在怀念,我们至少还对“贝多芬”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吧。但可惜的是,这已经成为了孤单的火种,等待人的“搭救”。最后说说那句另人热血沸腾或者说激愤难忍的“毁灭之前弹奏着那《悲怆》的节奏,触击连发的Keyboard弹头在Say no!尽管让命运的风浪俯首作我唯一听众,忘掉耳朵! Sorry I gotta go!”我想这种人生态度,相比于刚出道时候的后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就是后弦身上那种越来越深刻的淡定与从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