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长征》交响曲

[复制链接]
1598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直以来,并不太乐于太顺应时代的作品,觉得太顺应潮流,难免落于俗套。但撇开这层偏见,单去感受音乐,丁善德先生的这部《长征》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作品中有些旋律很熟悉,这部作品运用了很多已有的音乐素材,但没有简单堆砌,将它们组织融合得很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出现过多次,但每次都有不同的变化,适应不同的情境下所突出表现的内容。整部作品结构清晰,将红军长征的过程,通过对一些代表性的事件的描绘展现出来。但又不是仅有大体的架子,一些细节让这部作品更加丰富鲜活。整齐的小鼓让红军行军过程中的整齐的步伐,昂扬的斗志变得鲜活。运用了很多民歌素材,体现红军与各民族人民的感情等等。这部作品是中国音乐的杰出代表,有评价说它可与《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黄河》钢琴协奏曲等作品媲美。

       这部作品现有六个版本:
       1963年黄贻钧指挥上海交响乐团

  1978年林克昌指挥日本名古屋交响乐团

  1983年福村一芳指挥香港管弦乐团

  1987年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

  余隆指挥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
  麦加乐指挥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

       这次为大家推荐的是第五个,丁善德先生的外孙余隆先生指挥的版本,也是一个很优秀的版本(库客中专辑号:8.223579)。但这张图片却是从第六个版本的专辑中借来的。百度上有丁先生的照片,很和蔼可亲的一位老先生,却选了这张,不仅因为选自这部作品的专辑中,配合推荐的作品,更是因为音乐家专注于创作时的样子更值得纪念。

音乐介绍:
     “交响曲《长征》是我1962年完成的一部大型音乐作品。从开始酝酿到在谱纸上写完最后一个音符,前后花了三年多时间。在谱写这一作品的漫长日子里,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伟大业绩,始终是催促和激励我努力写好这部交响曲的强大动力。”——丁善德

    第一乐章《踏上征程》,奏鸣曲式。描写的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为了保存力量被迫离开根据地,踏上漫漫征程的情景。乐曲采用严格的奏鸣曲式,漫长、阴沉的引子烘托出失利的阴云和沉重的心情。主部主题采用红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刻画的是红军队伍的形象;副部的两个主题分别取材于云贵及福建民歌,描绘出根据地人民与红军渔水情深、依依不舍的感人画面。作者在主题的呈示与变奏中,机敏地将小鼓齐奏贯穿其中,形象地表现出红军战士在逆境当中的刚毅品格和抖擞精神,成为第一乐章精彩的一笔。  

  第二乐章《红军,各族人民的亲人》,是回旋曲式、复二部曲式、变奏曲式三者结合的混合曲式。描绘的是红军通过兄弟民族山区的特定场景。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大量民族音乐素材,巧妙地融合了瑶族歌舞、云南民歌、云南花灯和藏族堆榭的曲调,通过变奏、复调等创作手法,使得这一乐章色彩绚丽、内容丰富,尤如一首红军与各族人民情深意长的壮丽赞歌,真切感人。
  
  第三乐章《飞夺泸定桥》,谐谑曲。这是任何一部描写长征的作品都不可忽略的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它既反映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也表现出红军的果敢机智。选用谐谑曲表现这个乐章,体现了作者的机敏,形式恰当得体,加上创作手法的丰富变化,使得整个乐章充满生动的戏剧性和表现力,仿佛当年那生死悠关的雄奇场面浮现眼前。  

  第四乐章《翻雪山,过草地》,无再现部的三部曲式。是整个作品中最为感人的一段,也是最能体现红军伟大人格力量的一幕。一个漫长和弦由弦乐平稳的奏出,木管乐器飘在上面,像寒风一次次的吹过。钢琴间或的奏出一两个和弦,像是冰的声音,各种困难、寒冷、病痛、敌人……弦乐渐强,奏出不屈的旋律,并逐步转到铜管乐器上。坚持!坚持!在这种情况更体现中国人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与不屈的精神。结尾有小提琴独奏出凄美、浪漫而坚强的旋律,象征痛苦中的乐观精神。整个乐章虽无英雄主义的激越轩昂,却更深刻地揭示了英雄主义的灵魂内涵。  

  第五乐章《胜利会师》,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气氛热烈奔放 ,色彩壮丽辉煌,是整部作品的总结性乐章。第一乐章引子的再度出现,性格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陕北民歌的汇入,更为沸腾的场面凭添了几分亲切的气氛。结尾会师部分采用《高楼大厦平地起》的旋律: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项,边区的太阳红又红,边区的太阳红又红……”  

  纵观整部作品,规模宏大但不庞杂,线条清晰却不平淡。质朴流畅的旋律编织出精美的织体,简洁明了的结构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或许是作者早年曾受法国六人团成员奥涅格的影响,以及著名作曲教授布朗热的真传的原故,丁老的作品绝无浮华的造作和表面的冲突,而是在单纯、朴实的音符浸透着细腻、自然的真情,和滤掉浮艳的朴素美。
  
  丁善德把这些多元的音乐主题组合得非常自然流畅,而且思想主题表现得非常清晰。长达70分钟的交响曲是实实在在的声部齐全、结构完整的交响曲复杂构架,却又充满民族曲调,非常亲切,始终引人入胜。

    丁善德对其外孙——著名指挥家余隆对此作品的演绎很满意,展现了这部作品音乐中蕴含的伟大情怀,表现了红军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与各族同胞的军民鱼水情的身后情怀。


精彩评论1

沙发
5220243  乞丐  发表于 2013-9-27 18:02:4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什么东东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