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你研究的越多,你便越无力,与警员同感

[复制链接]
857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们必须弄清楚这样一个事实,本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变,是一部电影,而非纪录片,《杀人回忆》与“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关系,犹如《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人物和重要事件都重合,但是在一些演绎和诠释上却有着质的区别。所以我们所有的讨论都必须讲电影和事实分开来讲。即当许多豆友在七嘴八舌讨论究竟是“小白脸”还是“工人”是真凶时,不必插上一句“这是无头悬案,其实没抓到凶手是谁”。
  
   我看了不少豆友对本片中真凶的推理,看起来都有道理,但细看起来又都不够严密,毕竟我们是在一部130分钟的电影里找“真相”,不过其实在现实中,警员也同样感到自己获得的许多推理很有道理,然而细看起来又未必说得通,甚至当自己非常笃定的时候,从大洋彼岸反馈的科学鉴定却否定了你。这样的无力感应该远甚于各位豆友的那种不得结果的无力感。所以我也很能理解并且赞成有些豆友所持的“锅炉工”真凶论,以为关于他的证据最少最少,那么,是他的意义就越大,就如持此论的豆友的说法:这说明其实危险就在我们周围,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
  
   大家的心情其实真的很普遍,比如金庸先生在写《雪山飞狐》的时候,结尾是开放式的,以致之后数年金庸先生反复收到信件来文究竟胡斐是做的怎样决定,还有的向金庸先生讲自己的各种推断,希望得到作者的肯定,甚至有些读者为了这个结局茶不思饭不想,寝食难安。
  
   想到这样的心情,我们便真的要承认本片取材好,然而这部电影能够得到诸多好评,仅仅有一个好的选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演员的演技和主题的升华。
  
   两位主演的演技自不必说,尤其说在最后两人的“角色互换”,也让人感同身受,而这种“角色互换”折射出的巨大的无力和绝望,也让观影者能够有着或深或浅的共鸣。就像有位豆友在评论中讲的,如果没有本片结尾,可能片子就降了一个层次。
  
   正如影片最后宋康昊饰演的朴探员在多年后回到凶案现场,听到那小女孩的一番话之后,面对远方那复杂的眼神,生命中有种无力,我们始终无法摆脱。

精彩评论4

沙发
小寞想任家萱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2-2-24 23:44:39 | 只看该作者
听说过,还没有看,不知道咋样
3
不停不歇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2-2-25 06:02: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我吸收了,去看看
4
莞吧实习外交猪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2-2-25 11:57:49 | 只看该作者
还不错吧,没有大的惊喜
5
zju  乞丐  发表于 2013-11-2 04:48:23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