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信《趁我》,从高音机器到刚柔并济

[复制链接]
1301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需要搜索工具帮你解忧排难的时候,信总是特别容易和信乐团里的那个信,以及五月天的主唱阿信淆在一块儿,这还没算上最近特别火的东野奎吾大作《信》。信,一个简单的汉字,却因为众人的哄抢,而造成了信的不幸。更雪上加霜的是,甚至其中有一个对手,还是过去的自己,以及过去自己加盟的那个乐团。

  直到信开始单飞,他的主要成绩,还是必须依赖信乐团时的成就,一曲《死了都要爱》和另一首翻唱陈升的《北京一夜》,也让他终于有了与五月天阿信在市场较劲的资本。当时觉得扬眉吐气的他,显然没有料到,这样的成功竟然成为自己日后单飞的障碍。

  尽管信本人肯定不愿意将信乐团时期的招牌高音,顺手牵羊至单飞阶段,但却无法抗拒歌迷已经对他形成一种既定的印象思维,那就是信就必须得是《死了都要爱》里的信。一想起他,就必须是他的高音,他的嘶吼,他的摇滚。这道理如同周董就必须中国风一样,这甚至已经不是他和方文山情不情愿的问题,选择权可是在歌迷那儿。

  信对信乐团的挣扎与反抗,很明显就体现在他的首张专辑里。改自中村中《友达の诗》的《朋友的诗》,让他终于能在摇滚的重炮声中,展现出自己的中性美,与潘玮柏合作的《ShutUp》更是在以往蛮干的印象中,增添了许多霸气以外的帅气。

  而这次的新专辑,虽然在《趁我》和《独领风骚》等作品里,信还是延续了信乐团时期锐利的金属声线。但与上次演绎日本作品的思路类似,此次改编韩国音乐人的作品《不能没有你》,同样也在一种韩式的细腻与精致中,更突出那种金属声线中的柔和光泽。此外《火烧的寂寞》那种由舒缓至激越,再到爆发的戏剧化演进,不但很好地符合歌曲表达循序渐进的过程,更让信的声线,能够在弹簧般的扩张中,慢慢达到制高点,不仅戏剧化,也更人性化,在收放自如间,体现出一个唱将歌手应该有的层次感,以及立体化的声线控制。

  从信乐团时期的高音机器到单飞阶段的刚柔并济,信的这张《趁我》,终于有了让人忘记《死了都要爱》的理由。

精彩评论1

沙发
zju  乞丐  发表于 2013-11-15 08:25:35 | 只看该作者
帮你顶下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